
期刊简介
《肿瘤药学》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,由湖南省肿瘤医院主办的涉及肿瘤学、药学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。《肿瘤药学》于2011年2月创刊,双月刊,大16开,内芯80页,4色印刷,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。国际刊号:ISSN 2095-1264,国内统一刊号:CN 43-1507/R。目前已被美国《化学文摘》、《乌利希期刊指南》、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、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、万方-数字化期刊群、中国核心期刊(遴选)数据库收录。正在接受评估的国外数据库有:美国《国际药学文摘》、波兰《哥白尼索引》、英国《全球健康》。《肿瘤药学》杂志以推动肿瘤药学的学科发展,加强肿瘤药物治疗经验的交流,促进肿瘤药物的研发,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为宗旨,以面向医师、药师、护师及药物研究、生产、教学、营销等领域的工作者,打造国内抗肿瘤药物基础与临床研究、合理用药和新药研发的学术性、实用性、创新性的专业期刊,向“国内一流、国际接轨”核心期刊迈进为目标,力争成为承载国内外同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的交流平台。
阿司匹林用药指南与注意事项
时间:2025-06-25 10:12:17
在医疗健康领域,药品说明书如同航海者的罗盘,为患者提供精准的用药指引。以临床常用药物阿司匹林片为例,这张“导航图”不仅能帮助患者快速定位适应症,还能规避用药途中的暗礁。
适应症:疼痛与发热的双重防线
阿司匹林片的核心功能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,包括头痛、牙痛、肌肉痛等常见不适,其作用如同为疼痛信号按下“暂停键”。例如,运动后的肌肉酸痛或经期腹痛时,单次服用0.3-0.6g可快速缓解症状。对于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发热,该药通过调节体温中枢实现退热效果,但需注意:这仅是症状管理的“应急灯”,持续发热超过3天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因。
用量规范:精准把握剂量天平
成人标准用量为每日3次、每次0.3-0.6g,相当于每次服用1-2片常规规格药片。儿童用药则需严格按体重计算,每公斤10-15mg的剂量设计,如同为不同体型患者定制“专属药量尺”,避免过量风险。值得警惕的是,即使症状持续,解热用药不应超过3天,止痛不超过5天——这种时间限制犹如手机续航,超期使用可能引发“系统过热”(如消化道出血)。
药理机制:从分子层面看止痛奥秘
该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发挥作用,这种酶类如同疼痛信号的“扩音器”。阿司匹林通过阻断其生物合成路径,使机体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的敏感度降低。但需明确的是,这种作用仅针对外周神经系统,对中枢神经疼痛的调节有限,因此重度疼痛需联合其他治疗手段。
禁忌警示:不可逾越的红线区域
合并使用抗凝血药物(如华法林)时,出血风险会呈几何级数上升,这种相互作用犹如在伤口上撒盐。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需格外谨慎,因为药物代谢速度下降可能导致“毒素堆积”。特别提醒:服药期间饮酒会引发“双重暴击”,酒精与药物协同损伤胃黏膜,严重时可导致消化道出血。
相互作用网络:看不见的化学博弈
在药物联用领域,阿司匹林如同“社交达人”,与多种物质产生化学反应。与碳酸氢钠同服会加速药物排泄,降低疗效;与降糖药联用则可能增强降糖作用,引发低血糖风险。这些相互作用提醒患者:用药组合需经专业医师评估,避免自主“混搭”。
在慢性病管理场景中,该药的抗血小板聚集特性使其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“守门员”。但长期用药者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,如同汽车需要定期保养,确保治疗效益最大化而风险最小化。这张用药“导航图”的最终指向,始终是患者安全与疗效的平衡点。